一種大鼠捕捉器的制造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動物實驗設備領域,具體的說,是涉及一種大鼠捕捉器。
【背景技術】
[0002]目前在利用大鼠進行動物實驗的過程中,大鼠的捕捉是較為困難的事情。雄性大鼠體重多在200_400g之間,具有較高的攻擊性。進行大鼠捕捉的過程中,多為實驗人員佩戴棉手套,對大鼠進行抓取。盡管如此,實驗人員被大鼠咬傷的情況屢見不鮮。
[0003]由于大鼠移動、實驗人員心態(tài)緊張、害怕等多重因素的作用,大鼠捕捉往往無法一次成功,需要多次抓取。而第一次捕捉失敗后,大鼠會意識到危險,呈現(xiàn)頭部抬起的狀態(tài),在隨后的捕捉過程中,會對實驗人員發(fā)起攻擊,造成實驗人員手部被咬傷。
[0004]同時,驚恐狀態(tài)下的大鼠,處于應激狀態(tài),其體內激素分泌異常,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為克服上述現(xiàn)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大鼠捕捉器。本裝置通過設計全新的結構,來降低了大鼠的捕捉難度,并能防止實驗人員被大鼠咬傷。
[0006]為了達成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
[0007]—種大鼠捕捉器,包括被銷軸鉸接的兩手柄,銷軸上設有扭簧,扭簧的兩端部彈壓于相對應手柄的內側;任一手柄均通過一連接板與夾持板固定連接,兩夾持板內側為用于夾持大鼠的容腔,且所述夾持板的截面為圓弧形。
[0008]優(yōu)選的,任一夾持板的內側均粘接有緩沖墊。
[0009]優(yōu)選的,所述緩沖墊為硅膠材質。
[0010]優(yōu)選的,所述夾持板為不銹鋼材質。
[0011 ] 優(yōu)選的,所述連接板為不銹鋼材質。
[0012]優(yōu)選的,所述兩夾持板閉合后形成兩端開口的橄欖球狀結構。
[0013]優(yōu)選的,所述夾持板為頂部高,兩端低的流線型結構。
[0014]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實驗人員可以通過本裝置實現(xiàn)對大鼠的捕捉,捕捉成功率高,且不易被大鼠咬傷。
【附圖說明】
[0015]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2是圖1的A-A向剖視圖(未示出連接板以上的部分);
[0017]圖中:1、手柄,2、連接板,3、夾持板,4、扭簧,5、緩沖墊。
【具體實施方式】
[0018]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0019]實施例1:一種大鼠捕捉器,其結構如圖1-2所示,包括被銷軸鉸接的兩手柄1,銷軸上設有扭簧4,扭簧4的兩端部彈壓于相對應手柄I的內側;兩個手柄I分別通過一連接板2與相對應的夾持板3固定連接,兩夾持板3內側為用于夾持大鼠的容腔,且所述夾持板3的截面為圓弧形。
[0020]任一夾持板3的內側均粘接有緩沖墊5,緩沖墊5為硅膠材質,能防止在扭簧4作用力較大的情況下大鼠受傷。
[0021]所述夾持板3為不銹鋼材質,所述連接板2也為不銹鋼材質,使得本裝置較為堅固。
[0022]所述兩夾持板3閉合后形成兩端開口的橄欖球狀結構,且夾持板3為頂部高,兩端低的流線型結構。以便于大鼠的嘴部和尾巴露出,也便于壓住大鼠頭部,防止大鼠抬頭咬人。橄欖球狀結構與大鼠的身體曲線較為近似,能夠使大鼠被夾持的較為自然,防止大鼠過度緊張,造成內分泌異于平常。
[0023]使用時,用手捏住手柄1,則夾持板3就張開,然后將夾持板3扣在大鼠身上,略微松動手柄1,則扭簧I就會彈壓手柄1,相應的,夾持板3就會相對向內側移動,大鼠就被抓住。
[0024]翻轉手臂,則大鼠就呈現(xiàn)肚皮向上的狀態(tài),便于針劑注射與下一步實驗。
[0025]對所公開的實施例的上述說明,使本領域專業(yè)技術人員能夠實現(xiàn)或使用本實用新型。對實施例的多種修改對本領域的專業(yè)技術人員來說將是顯而易見的,本文中所定義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圍的情況下,在其它實施例中實現(xiàn),未予以詳細說明的部分,為現(xiàn)有技術,在此不進行贅述。因此,本實用新型將不會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這些實施例,而是要符合與本文所公開的原理和特點相一致的最寬的范圍。
【主權項】
1.一種大鼠捕捉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被銷軸鉸接的兩手柄,銷軸上設有扭簧,扭簧的兩端部彈壓于相對應手柄的內側;任一手柄均通過一連接板與夾持板固定連接,兩夾持板內側為用于夾持大鼠的容腔,且所述夾持板的截面為圓弧形; 任一夾持板的內側均粘接有緩沖墊; 所述緩沖墊為硅膠材質; 所述夾持板為不銹鋼材質; 所述連接板為不銹鋼材質; 所述夾持板的下邊緣為直線結構; 兩夾持板閉合后可以將大鼠的肚皮露出。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大鼠捕捉器,包括被銷軸鉸接的兩手柄,銷軸上設有扭簧,扭簧的兩端部彈壓于相對應手柄的內側;任一手柄均通過一連接板與夾持板固定連接,兩夾持板內側為用于夾持大鼠的容腔,且所述夾持板的截面為圓弧形。本裝置通過設計全新的結構,來降低了大鼠的捕捉難度,并能防止實驗人員被大鼠咬傷。
【IPC分類】A61D3/00
【公開號】CN205054490
【申請?zhí)枴緾N201520311156
【發(fā)明人】江淼, 王芳, 張文, 張玉珠, 盧紅燕
【申請人】山東大學第二醫(yī)院
【公開日】2016年3月2日
【申請日】2015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