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涉及一種軟密封旋塞閥。
背景技術:
旋塞閥是關閉件或柱塞形的旋轉閥,通過旋轉90度使閥塞上的通道口與閥體上的通道口相通或分開,實現開啟或關閉的一種閥門,如申請?zhí)枮?01310123433.1的中國專利。目前的軟密封旋塞閥,主要是采用全襯氟的結構。閥體流道孔需要固定軟密封襯套(PTFE),而閥體的流道孔都是采用鑄造成型的,這對鑄造的要求相對較高。大部分旋塞閥廠家都是采用成型的PTFE壓進閥體流道孔,軟密封材料壓進閥體流道孔后,會出現貼合不理想的情況出現,襯套容易松動,導致襯套移位。PTFE本身具有一定的硬度,它的變形量有限,往往很難達到設計的要求。這會嚴重影響旋塞閥的使用壽命,導致襯套過早的損壞,對于開關較頻繁的工況,這種情況尤其明顯。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fā)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種結構設計合理的軟密封旋塞閥,可有效防止襯套移位。
本發(fā)明解決上述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軟密封旋塞閥,包括閥體、旋塞和襯套;閥體中開有流道孔,旋塞安裝在閥體中,用于打開和關閉流道孔;襯套固定在流道孔的孔壁上;襯套中開有襯套孔,旋塞壓入襯套孔內,旋塞和襯套孔過盈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閥體中開有上凹槽和下凹槽,襯套上固定設置有上固定塊和下固定塊,上固定塊鑲嵌進上凹槽固定,下固定塊鑲嵌進下凹槽固定,上凹槽和上固定塊配合、下凹槽和下固定塊配合后在旋塞的軸向上約束襯套;流道孔的孔壁上固定有防轉筋,防轉筋與襯套配合,防轉筋在旋塞的旋轉方向上約束襯套;所述的流道孔為錐形孔。
本發(fā)明所述的流道孔的錐度為2°。
本發(fā)明所述的旋塞的中部開有中部空腔。
本發(fā)明所述的中部空腔的頂部和底部為弧面形,且其寬度由上到下逐漸減小。
本發(fā)明所述的塞體的側部開有側部空腔,側部空腔位于中部空腔的左右兩側。
本發(fā)明所述的側部空腔的朝外的側面為弧面形,朝內的側面為平面形。
本發(fā)明所述的防轉筋為至少兩條,上下設置。
本發(fā)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yōu)點和效果:
1、旋塞由開到關的過程中,在不斷的擠壓刮擦襯套,襯套有旋轉的趨勢,防轉筋可以有效的防止襯套移位,影響閥門的流通面積和密封性能。上凹槽和下凹槽可以有效的保證襯套的附著強度,防止襯套移位。通過凹槽和防轉筋,大大提高了閥門的使用壽命,提高了閥門的品質。
2、旋塞中部和側部開有空腔,形成采用鏤空結構,保證旋塞承壓壁厚,不影響旋塞的強度和使用,這樣既可以滿足使用要求,又可以減輕旋塞的重量,節(jié)約鑄造和生產加工成本,同時在裝配完成后,可以減輕旋塞閥的扭矩。承壓壁厚按照設計標準選取,保證旋塞的使用強度不受影響。旋塞在閥體內做旋轉運動時,可以大大減輕閥門的開啟和關閉扭矩。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正視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fā)明實施例的側視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3為圖1的A-A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4為圖2的C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5為圖2的B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3的D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圖7為圖3的E部分的放大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并通過實施例對本發(fā)明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以下實施例是對本發(fā)明的解釋而本發(fā)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實施例。
參見圖1~圖7,本實施例包括閥體1、旋塞2和襯套3。
閥體1中開有流道孔,旋塞2安裝在閥體1中,用于打開和關閉流道孔。
襯套3固定在流道孔的孔壁上。襯套3中開有襯套孔,旋塞2壓入襯套孔內,旋塞2和襯套孔過盈配合,通過襯套3的彈性變形,保證旋塞2在關閉時,閥門可以實現密封。
閥體1中開有上凹槽4和下凹槽5,襯套3上固定設置有上固定塊6和下固定塊7,上固定塊6鑲嵌進上凹槽4固定,下固定塊7鑲嵌進下凹槽5固定,上凹槽4和上固定塊6配合、下凹槽5和下固定塊7配合后在旋塞2的軸向上約束襯套3,使得襯套3在旋塞2的軸向上不會移動,保證襯套3不容易松動。上凹槽4和下凹槽5上下設置。在壓制襯套3之前,為了降低襯套3的硬度,對襯套3進行加熱處理,通過整形壓制的方式,把襯套壓進凹槽內,等襯套3冷卻后,取出整形工裝,這樣可以大大的提高襯套的附著強度,延長襯套的使用壽命。
流道孔的孔壁的兩側上固定有防轉筋8,防轉筋8與襯套3配合,防轉筋8在旋塞2的旋轉方向上約束襯套3,使得襯套3不能在旋塞2的旋轉方向上移動,防止襯套3在旋塞2的旋轉方向上移位,影響閥門的流通面積和密封性能。防轉筋8為至少兩條,上下設置,約束效果更好。
流道孔為錐形孔,其錐度為2°,這樣可導向襯套3,保證襯套3順利的壓進到指定的位置。
旋塞2的中部開有中部空腔9。中部空腔9的頂部和底部為弧面形,且其寬度由上到下逐漸減小。
塞體1的側部開有側部空腔10,側部空腔10位于中部空腔9的左右兩側。側部空腔10的朝外的側面為弧面形,朝內的側面為平面形。
本說明書中所描述的以上內容僅僅是對本發(fā)明結構所作的舉例說明;而且,本發(fā)明各部分所取的名稱也可以不同,凡依本發(fā)明專利構思所述的構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簡單變化,均包括于本發(fā)明專利的保護范圍內。